查看原文
其他

首个VOCs走航监测车团标发布!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领跑者”?

薛丽萍 中国环境
2024-10-09
利用走航识污揪出VOCs污染的隐匿“元凶”,在治气攻坚中已是常规手段。这些高科技走航监测车辆因快速、灵活的监测优势,成为各地在巡查中精准锁定污染区域的好帮手,也在近年来得到迅速普及。
但同时,该如何评价一辆VOCs走航监测车的优劣?如何判断其能否满足当前业务需求?未来走航监测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日,《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质谱走航监测车》(T/ACEF152—2024、T/CSTE 0639—2024)团体标准经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批准后,自2024年8月30日正式施行。本报记者采访了牵头编制这项标准的专家,对相关问题和标准内容予以解读。
应对VOCs排放特点,监测由点拓展到线
作为传统固定点位监测的有益补充,VOCs走航监测利用车载监测设备,对环境空气、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并根据车辆行进的地理位置,显示行驶路线的污染组分、含量等信息。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车祥告诉记者:“国家已建设的环境空气光化学监测点位和在推动建设的工业园区专项监测网,通俗来讲,可以将它们视为监测领域的‘不动产’,相当于购置房产。无论是建设还是功能更新,买房换房比较困难,成本比较高。而走航监测相当于买辆车,成本相对较低,比较灵活,根据需求移动位置,可以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污染热点进行筛查,补充监测固定监测站点未覆盖的区域,将监测由点拓展到线。”
具体到VOCs精准管控,走航监测车辆更有明显优势。车祥介绍,VOCs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排放特点,同时,工业源VOCs的排放具有突发性,可能出现恶臭异味物质的短时排放。“走航监测技术本身就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比如有的可以达到几秒钟出一组监测数据。而对于固定点位监测,目前的VOCs监测设备大多是半小时至一小时出一组监测数据,所以走航监测对短时VOCs高值有更好的表征能力。” 车祥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和地方出台的多份文件都将走航监测作为VOCs污染问题排查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各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广泛应用。

图为走航监测车。
“走航监测目前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基本配备有VOCs走航监测车,全国范围内,也有百余个城市开展过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走航监测。其中,多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数字化平台已接入走航监测数据。很多企业、园区也购买过这类服务或装置,数量甚至比监测部门的更多。” 车祥介绍说。

图为走航监测车。
什么样的走航监测车辆可以成为行业“领跑者”?
VOCs走航监测车快速普及,反映出各地对于VOCs精准管控的迫切需求。但这项技术是近年来刚刚兴起,在国内仍缺乏配套的标准化文件。
“2021年,长三角发布了国内首个VOCs走航监测的技术规范,明确了走航监测的设备性能要求,开展走航监测的注意事项,检测结果的表述等要求,但仍属于基础性的标准。”车祥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涉及的VOCs走航监测设备不少于8种,各地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改装出各种VOCs走航车。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定制化车辆,究竟如何判断一辆走航车能否满足工作需求,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缺乏一个比较通用的评价办法。
这一背景下,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提出并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牵头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编制的《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质谱走航监测车》团体标准应运而生。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助理兼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克食表示,这项标准是遵循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出台的国内首个VOCs走航监测团体标准,也是大气环境VOCs领域第一项“领跑者”评价标准,填补了标准空白。标准编制历时两年,经广泛调研、研究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专家评审、报批发布等程序,目前已正式施行,适用于搭载快速质谱仪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车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这一标准构建了包含基础、核心、创新性三类和达标、优质、核心三级共19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覆盖了VOCs走航监测车车辆、监测设备、辅助设施和应用方式4个方面。
“我们希望通过标准传达出VOCs走航监测‘领跑者’的发展方向,一是具备更加精准的定性定量识别能力,提供高质量、可信的监测数据。例如核心指标中的准确度、重复性、检出限、空白、采样流量偏差、质量分辨率、质量准确性等,都是对快速质谱定量能力的要求。二是满足细分监测需求,并能够扩展集成与综合应用。三是产出更多样的走航监测数据产品。” 车祥解释。
标准中的多项指标都是切中走航监测时常遇到的痛点,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置的。
例如,走航车辆进入工业园区等易燃易爆重点防火区域时,需要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排除车辆排气火花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此,标准的基础指标中设置了“防爆设备”一项,提出应加装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
同时,固定站点对于采样总管内气体滞留时间的要求是小于20秒,但对于走航监测的情景,这一指标过于宽松,可能面临问题。因为车辆行进速度较快,如果污染气体从进入采样口到监测设备间隔20秒左右,车辆已经开出去几十米了,这时候屏幕上才出现一个“延迟的”高值,将为后续精准溯源带来很大困难。
车祥表示,标准中的全系统响应时间指标,就是为了提高采样代表性,这也是相对前沿的一项要求。标准将这项指标的领跑水平限定在3秒内,优质水平限定在5秒内,达标水平则限制在8秒内。
此外,国内的走航监测车辆各地差异化较大,但仍以汽油车为主,新能源车辆受电池续航能力等影响,数量较少。“车辆是平台,设备是核心。在这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汽油车的自身排放尾气影响监测结果,我们在标准中也要求采样口应高出车顶不小于0.2米。”车祥说。
面向未来,仍需扩展监测物质,进行数据集成可视化分析
能称之为行业的“领跑者”,需起到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标准通过设置创新性指标项目及领跑水平指标,给出了指导性的VOCs走航监测车发展方向建议。
记者注意到,标准既提出了117种VOCs一部分常见物质的监测能力,还提出了监测多项扩展物质的能力。
“随着治气攻坚的深入,VOCs监测的视野逐渐拓展,需求也在扩展,一开始可能只关注PAMS,现在还加上了醛酮类、TO—15,后续会更加关注恶臭异味、有毒物。我们希望走航监测能够测到更多种类的污染物,所以在‘扩展监测物质’一项里特别强调了对有机硫、有机胺、OVOCs、卤代烃等化工、垃圾填埋等重点行业可能排放的恶臭异味污染物的监测能力。” 车祥说。

图为车祥与标准编制团队正在调研分析监测设备。
标准的另外两项创新性指标是监测设备扩展性、数据可视化展示及分析。在车祥看来,这也是“领跑”思路的体现。
“在PM2.5和O3协同控制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已经在探索开展复合型走航监测,比如臭氧、VOCs、常规气体污染物、颗粒物、恶臭可以组合搭配开展复合监测,目前也有开展基于光学设备的走航监测等。这些监测结果只有和VOCs走航监测结果同步展示和分析,才能起到1+1>2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协同,所以我们也对不同设备间的协同能力以及数据展示能力做了规定。” 车祥说。
“本标准将有助于国内VOCs快速质谱走航监测车更加规范、全面发展,对于促进大气环境监测领域标准化水平提升、提高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吴克食表示,在标准实施基础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活动,确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营造“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的市场氛围,促进更多企业从“领跑”标准到“领跑”产品和服务,再到“领跑”品牌,通过不断树立行业标杆,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会变绿洲吗?

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保护长江上游水生态环境?

▼贯通流域上下游一体,各流域段如何排兵布阵?| 记者连连看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